|
|
|
關族圖書館
關族圖書館興建于1923年,是當時的愛國華僑為了廣開民智興辦的供子弟學習的家庭圖書館。迎面的墻柱上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描述著數十年前赤坎曾為商埠的繁榮,而四周的墻上貼著宗族的發展史及重大活動的照片。
二樓便是藏書了,老書柜里藏書并不算特別多,但大多是關族僑民捐贈且頗有些歷史。在玻璃柜里有一些線裝書,雖然書頁頗有些泛黃但破損卻并不嚴重,看得出這些書是被人細心地打理著。走出大陽臺,在一片枝繁葉茂的綠色植物下,那青瓷大花的盆兒居然也是半個世紀前的產物
20101005.jpg (28.94 KB, 下載次數: 1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10-11 13:25 上傳
十里銀灘:
十里銀灘位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風光毓秀,粗獷壯闊,與石角灘接合成螺線型,占地總面積6000畝,三面環山,總長9.5公里,海岸線長達16.5公里,擁有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之的十里銀灘、我國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別墅、銀海山莊等景點。近年來,被考古學家所發現的南海一號、也在十里銀灘風景區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為民眾展現。
十里銀灘空氣清新,沙質潔凈均勻,水質清澈透明。設有帆船、游艇、水上垂釣等水上項目以及沙灘排球、足球等體育活動項目,是休閑度假好去處。十里銀灘與同處于海陵島的閘波大角灣,以及處于陽西沙扒的月亮灣并稱為姐妹灣,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幾處潔凈的海灘
大角灣:
于1986年7月開發,大角灣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1989年被廣東省人民ZF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1992年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成立后,經過整體規劃和統一建設,目前成為海陵島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最高的景點。
大嶺埂隧道的開通,車輛可沿環島公路長驅直入。望見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海螺雕塑時,己到大角灣了。美麗的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100米,螺線形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灣三面群峰拱護,面向浩瀚南海,兩邊大角山與望寮嶺拱衛,灣內風和浪軟,峰頂時有云霧繚繞,正所謂山無水不秀,峰無云不媚,景觀層次豐富。
碉樓:
碉樓是一種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國分布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其形成與發展是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它綜合地反應了地域居民的傳統文化特色。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人們出于戰爭,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風格,藝術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樓有藏區高碉和廣東開平碉樓為典型代表。
碉樓功能:
碉樓與戰爭密切相關。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為四種;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為多。還有用來求福保平安的風水碉,用于避邪祛祟的伏魔碉。修建在屋后的高碉與居住的樓房緊緊相連.屬于家用碉。家碉較為矮小,一般用作貯藏室,御防匪盜,遇有戰事,亦可防御;寨碉則是保護村寨、部落和地區的戰爭工具。與城柵的功用相類似。又比城柵更靈活;要隘碉建筑在要隘險道上,有許多則矗立在懸崖峭壁之上,用于防御阻止敵入的進攻,是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堅固工事;烽火碉則用于傳遞戰爭信息,也同時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戰功能。 高碉居高臨下,俯視敵人,遠則箭射槍擊,近則滾木擂石,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敵人暴露在原野地之上,自己躲在堅碉之中,以逸待勞,以守待攻,侍機而動。 丹巴的碉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別,性別是通過木梁的位置來區別,女性碉樓的木梁露在外面,時間長了會發黑,所以女性碉樓的樓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跡,而男性碉樓的木梁在內部,不外露,所以沒有痕跡。
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位于江門市轄下的開平市中部,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有350多年歷史,是一座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潭江橫貫全鎮,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是市鎮,清一色的騎樓,龐大的洋樓群。赤坎的玩法便是閑游浪蕩,在老街上體驗似乎尚停留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生活。古鎮上也有碉樓,而遠近聞名的關族和司徒氏圖書館、堤西路的騎樓建筑群更是僑鄉一絕,已被省ZF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威尼斯水城:赤坎
|
|